一年 75 萬人死于加班,下一個「過勞死」的人會不會是你?
當代社畜苦加班久已,996、711、007 逐漸成為當代年輕人的工作常態,好多人甚至把公司當成半個家。
大家都知道加班對健康不好,但到底有多不好呢?
就在昨天,世界衛生組織(WHO)和國際勞工組織(ILO)在《環境國際》(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)雜志上發布了一份分析報告,這是全球首份關于長時間工作對健康影響的調查報告。
報告的內容,展示出了一個驚人的數字:
僅一年中,全球有 74.5 萬人死于長時間工作。平均每分鐘,就有近 1.5 個人,因為加班而死亡。
而這份報告中的「長時間」,指的是每周工作 55 小時,比 996 還少 17 個小時。
-1-
長時間工作
更容易患上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
在持續性的長時間工作后,我們往往會感到很疲憊,感覺自己從頭到腳哪個部位好像都不太好,尤其是心臟,偶爾還會感覺它好像漏跳了一拍。
但這個「漏跳一拍」究竟是不是長時間工作造成的,好像我們也說不清,許多人會把各種不適簡單的歸因于「或許只是累了」。
但這些被認為「我可能只是累了」的瞬間,其實都是身體在發出警告。
加班帶來的健康影響,不僅僅是熬夜、脫發、黑眼圈……更深層的威脅,藏在看不到、摸不著的心血管里。
在 WHO 的報告中,有充分的證據表明,與每周工作 35~40 小時的人相比,長時間工作(≥55 小時/周)的人,中風的風險增加 35%,死于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增加 17%。
中風的兇險,相信很多人多少都聽說過,不僅發生的突然,而且可能會造成癱瘓、昏迷等嚴重后遺癥。
缺血性心臟病也不容小覷。
2019 年,僅缺血性心臟病這一個疾病造成的死亡,就約等于我國前五大癌癥死亡人數的總和*。
(* 2019 年,死亡排名前五的癌癥:肺癌、胃癌、結直腸癌、食道癌、肝癌)
數據來源:IHME-GBD,數據不包含中國臺灣,原因選擇為心血管疾病
2019 年,我國因各種疾病死亡約 1,065 萬人,其中因心腦血管疾?。–ardiovascular diseases)死亡約 458 萬人,占到總死亡人數的 43%,是中國人的第一大健康殺手。
加班帶來的精神壓力、不規律飲食、運動減少、熬夜倒班、吸煙飲酒……都在無形中增加對心血管的傷害,最終導致無可挽回的悲劇。
加班猝死,離我們并不遙遠。
猝死的原因比較復雜,但大部分都與心腦血管疾病有關。
據《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2019 》公布的數據,預估我國每年會發生 54.4 萬例心臟性猝死(SCD),大約每一分鐘,就有一個人猝死倒下。
WHO 的報告顯示,2016 年,導致全球因長時間工作(≥55 小時/周)而死于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的人,達 74.5 萬。
這一死亡數字,與 2000 年相比,增加了 29%。
短短 16 年,科技和經濟在飛速發展,但猝死的打工人也更多了。
2016年比2000年增加29% 單位:萬人
因長時間工作死于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的人數
而 2016 年,全球約有 4.88 億人在長時間加班工作,占到全球總人口的 8.9%。其中亞洲和非洲,是超時工作的重災區。
55 小時/周的工作時間是多久?
如果你一周上 5 天班,每天需要上滿 11 個小時,約等于從早上 9 點,到晚上 8 點。
這樣的工作節奏,就已經屬于高危人群了,但現實生活中,很多人的下班時間往往在晚上 10 點之后。
現行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》有明確規定,勞動者每日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 8 小時,平均每周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 44 小時。
然而根據 2019 年 3 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中國人每周的平均工作時間達到 46 小時。對照《中國勞動統計年鑒》,這十幾年間的情況基本沒怎么變過。
而互聯網公司的常態——996,是每周上班 72 小時。一周 996 的工作時長,約等于勞動法定工作周的 1.6 倍。
但比起加班猝死更可怕的,是高達 2.8 億的熱門話題閱讀之下,評論中滿滿的調侃和無奈。
成千上萬的工作者,在看完文章后,默默放下手機喝一口咖啡,開始了又一個加班的深夜。
這或許,才是當代最諷刺的時代病。
究竟是什么,將我們困于長時間工作之中?